找到相关内容266篇,用时1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

    禅林宝训》中诸如少年当方丈、升座说法是祸而不是警策随处可见。一般世人尚且知道树大招风道理,一芥纳僧理当“如履薄冰,如临深渊”。有些学人由于缺少对现实世界基本认识和理解,往往把佛门想成一尘不染...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 妙华  如果说讲经是讲给别人,不如说是讲给自己。因为讲经时候,收摄心身,清净三业,字字入目,句句入耳,回光返照。每讲一次都有一次新收获,新发现,新体验。整理文字过程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30763481.html
  • 感恩心——清明文化精义

    一种外在强迫行为,也不是为求报而做,而是发自内心要向祖亲表达情意行为,不如此不能安心。这实际上就是感恩。中国自古就讲感恩戴德,别人恩德不仅不能忘却,还应加倍报答,民俗谓“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...报观有助于培养人们感恩社会心理,抑制西方个人中心主义泛滥。中国历史上没有感恩节,它固有上帝观也与基督教上帝观不同,前者上帝是至上神(众神之长),后者上帝是绝对唯一神。东西方信仰文化不同,...

    牟钟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3070724.html
  • 释果镜:佛教与心灵环保-从心开始

    四感、四。   四安内容为:安心、安身、安家、安业。用佛法理念及方法,首先用少欲来安定自己心,用勤俭身体自然就能健康,自己身心安定、健康同时,自己周遭家人因为你用敬爱而安顿,你事业因为...,学习佛教中观音菩萨慈悲心,效法地藏菩萨大愿心,如此才能禁得起苦难,同时又能救济苦难。   四内容为:知福、惜福、培福、种福。佛法教义与修行观念是修福与修慧,两项如果缺少一项,修行是不会...

    果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3676994.html
  • 浅 谈“心”与“命”

      此诗于心命二义发挥周到,果能依之行,则命自我作,自我求,造化之权不归于天地鬼神矣。   如何理解这“心命”诗含义呢: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、解释。   一、四种不同心、命   (1... 就这样,能够保持其好命运,享受富贵,有增无减,一直到老到死,故而称为:“富贵直到老。”   (2)命好、心不好   现生命运好,得了富贵,有钱有势。这种人得了富贵之后,本应当珍惜自己报,才对...

    法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779283.html
  • 随笔禅话——浅谈“随缘”

    通俗语言来说,在社会上所做一切善事,堆积了不少“功德”,而这些功德是“有漏”,不能持久,随着自己业力而“漏”掉了,终不能解决自己生死大事。而在佛门里修行求功德是“无漏”,它是随着自己...  随笔禅话——浅谈“随缘”   ◎秦孟潇   浅谈“随缘”   我们生活中常说到“随缘”两字,能够做得到的人,是绝不简单。换句话说,没有高度智慧的人,是不易做到家。表面上附和对方某些...

    秦孟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92882527.html
  • 智敏上师关于邪淫问题开示

    皆属支分罪,若行淫则根本罪。世间法律尚且制止,并且不承认非婚生子女,何况佛教是依客观因果来论罪。 世间上决没有那么笨的人,对方是不是自己正式配偶,也不搞不清,除非是精神病患者,那就不犯了。 虽说... 智敏上师关于邪淫问题开示 邪淫戒 除了夫归之间男女关系,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男女关系,均称为邪淫。 《圆觉经》中说:“若诸世界,一切种性;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、皆因淫欲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684890.html
  • 眠月

    通行说,即明张岱所谓“杭州人避月如仇”;也是我所说,“到月光遍浸长廊,我们在床上了;到月光斜切纸窗,我们早睡着了。”再素朴点,月亮起来,纳头困倒;到月亮下去。骨碌碌爬起身来。凡这般眠月的人是有,...   眠月 俞平伯   呈未曾一面亡友白采君   一 楔 子   万有缘法都是偶然凑泊罢。这是一种顶躲懒顶顽皮说法,至少于我有点对胃口。回首旧尘,每疑诧于它们...

    俞平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5090490.html
  • 问:修福原因和内容,为什么要修福?

    为什么?又有些人,学佛后,认真布施修福,慈悲助人,可是有时得不到预期效果,又为什么? 其实,这些问题都是出在于没有「福慧等持」。也就是没有福慧齐修,所造成不圆满。是慧资粮,慧是圆满。 因为福德与智慧,都是创造人生幸福快乐主要条件,亦是觉悟成佛基本因素。一个人如果有无慧,生来傻头傻恼,固然不幸;若然有慧无,穷困一生,更加苦恼。在修行学佛的人来说:有无慧,属于痴福,尽还堕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794788.html
  • 普贤菩萨身语意三大行愿

      我人皆知祸从口出,人U业,关系人生祸与遭遇、所以普贤大士提示我们,在此恶口过患世间,要以称扬赞叹来维系人际和谐,国人素有隐恶扬善美德,今日人心险恶, 己很少有人保持这一美德,...   普贤菩萨身语意三大行愿   朱斐   今天承蒙道隆法师邀约老朽到此礼敬三宝,若说讲演佛法,实不敢当,因为老朽是三宝弟子,虽然在庄严寺担任过几天菩提班教师,也不过是滥竿充数而己!...

    朱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303295490.html
  • 十善与十恶果报:太上感应篇浅释

    十善与十恶果报:太上感应篇浅释  明白了善恶分类与本质之后,还要了知善恶果报。仅仅知道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这样结论还太粗糙与笼统,还要了知什么样恶对应什么祸,什么样善对应什么样。对“善与对应、恶与祸对应”,了知得越具体越好,因为只有这样,对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因果律了解才不会落空。下面根据...

    十善|十恶|果报|太上感应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34858325574.html